孔雀鱼怎么配对繁殖

农资资讯044

孔雀鱼怎么配对繁殖?

孔雀鱼是卵胎生,孔雀鱼的交配是从雌性孔雀鱼三四月龄左右腹部凸起,出现黑色胎斑时发情开始,而同时雄性孔雀鱼会不停的追逐,试图同一时间与雌性孔雀鱼进行交配。

在雄性孔雀鱼准备交配时,会将生殖器一方对准雌性孔雀鱼的生殖孔,速度很快。由于雌性孔雀鱼卵子量较多,雄性孔雀鱼也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射精完成交配。

孔雀鱼怎么配对繁殖,第1张

而当雄性孔雀鱼在雌性孔雀鱼体内受精后,雌性孔雀鱼的腹部会逐渐变大,胎斑也会进一步扩大。这时就可以将雌性孔雀鱼从鱼缸中捞出,单独饲养在繁殖缸中等待繁殖。

孔雀鱼怎么配对?

孔雀鱼,属花鳉科,为卵胎生鱼类。孔雀鱼外表靓丽,容易饲养是养鱼新手入门的不二之选,虽然被定义为新手鱼,但是孔雀鱼属于易于上手,难于精通的一类。孔雀鱼的繁殖能力强,幼鱼能很快进入成熟期,进行交配。那么孔雀鱼是怎么交配的呢?

孔雀鱼性成熟早,从出生到性成熟大概需要一个月,性成熟并不意味着可以交配,需要等3~4个月各项身体机能成熟之后才可以进行交配。通常情况下会将性成熟后的公鱼母鱼按照1:4的比例隔开饲养。成熟期来临后,母鱼发情公鱼会进行追逐,此时孔雀鱼交配的正式开始。

孔雀鱼发情时雌鱼体内会形成未受精的卵,致使腹部逐渐膨大,且出现黑色胎斑;当雄鱼接到信号后,为了博取雌鱼的欢心,雄鱼会努力的张开自己靓丽的尾部来吸引雌鱼的注意,且雄鱼会不断追逐雌鱼,会把交接器插入雌鱼的泄殖孔排出精子,精子进入雌鱼体内与卵结合,从而致使雌鱼怀孕。

孔雀鱼交配完成,确认雌鱼怀孕后,可将雌雄鱼分缸饲养。当发现雌鱼胎斑变得大而黑、肛门突出、行动异常且鱼肚棱角分明时说明孔雀鱼临产在即。这时就要把雌鱼捞到固定的产缸内进行待产。待产期间要注意孔雀鱼的营养补给,尽量喂一些营养成分较高的饲料,比如丰年虾。或者也可自制或者购买一个繁殖盒来保证母鱼生产的安全性及鱼仔的安全。

孔雀鱼是怎么交配的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在孔雀鱼繁殖过程中,交配这一环节十分重要,一旦出了纰漏有可能使孔雀鱼难产、孔雀鱼不繁殖等现象,这对于以繁殖而吸引人的孔雀鱼来说几乎是致命的。

孔雀鱼繁殖详细步骤与方法?

步骤/方式1

孔雀鱼繁殖要注意的地方,他会吃自己的鱼仔,所以生仔后要单独喂。

1临产特征,如图:

步骤/方式2

提前三四天,把繁殖箱放进鱼缸。

步骤/方式3

产仔阶段

步骤/方式4

产仔后,捞出目鱼

步骤/方式5

安置鱼仔,一天后,喂丰年虾,

这样就顺利完成繁殖了。

孔雀鱼繁殖要配对吗?

不需要

孔雀鱼繁殖或正常饲养时,可以按照1公4母的比例搭配。如果不想让孔雀鱼繁殖,可以按照2公1母的比例饲养。孔雀鱼属于卵胎生,它们有储存精子的能力,交配一次就可以繁殖多次。孔雀鱼的繁殖量和繁殖频率都比较大,如果饲养者不想让它们大量繁殖,最好将公鱼和母鱼分开饲养。

一、孔雀鱼一公几母搭配

孔雀鱼繁殖时可以按照1公4母的比例进行配对,如果不想让它们进行繁殖,可以按照2公1母的比例。因为公鱼的体型更大,体色也更加鲜艳,观赏性相对母鱼来说是比较好的。孔雀鱼是卵胎生,母鱼有储精的能力,所以它们交配一次就可以进行多次繁殖。孔雀鱼的繁殖量比较大,饲养者不想让它们繁殖的话,可以将公鱼和母鱼隔离喂养。

二、孔雀鱼怎么繁殖

孔雀鱼是卵胎生,体内受精,它们到了发情期,公鱼的臀鳍会发育成生殖足,并且不断的追逐母鱼,在它们相互追逐的期间,公鱼会把生殖足插入母鱼的体内,完成授精。母鱼不会将精子全部用完,而且储藏一部分在体内,以供后期使用。母鱼受精后大约20天的时间就可以进行繁殖。母鱼在繁殖的时候腹部会变成方形,而且胎斑会变成黑色。它们在生产的时候有的会上蹿下跳,有的则会安静的躲在角落。孔雀鱼会直接生出小鱼仔,小鱼仔出生就会游动,饲养者可以在它们出生2天后再投喂一些食物。

总结,通过以上关于孔雀鱼一公几母搭配,怎么繁殖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会对孔雀鱼一公几母搭配,怎么繁殖有个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不同孔雀鱼杂交公式?

答:公式:

孔雀鱼的染色体共有48条,雄雌鱼表示如下:

雄: 2N=48=46+XY

雌: 2N=48=46+XX

其中46条为体染色体,XY(或XX)为性染色体。

一,有一类基因是通过46条中的体染色体遗传给后代的,这一类遗传包括:白子、真红眼、黄化......等等,就是原文中称作“体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E” 这一类型的基因,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带有这个基因表现的小鱼,一下生就带有这个特征表现,例如,黄化种的小鱼下生时就已经是黄色的了。但由于这类基因是隐性基因,所以小鱼必须同时从父母那里都继承了这个基因,才会出现这种体色,如果只继承了父母一方的这个基因,则不会有这个体色的表现。而只会隐含这个基因,故称“隐性基因”,还以黄化(表示为gg)为例:

1,若父母鱼都是黄化体表现,则:

雄亲鱼:g g

雌亲鱼:g g

----------

F1仔鱼:gg gg 结果小鱼都是黄化体

2,若雄亲鱼是黄化体表现,雌鱼是普通体的(反之亦然),则:

雄亲鱼:g g

雌亲鱼:G G (G表示和g在同一个位置上的普通体染色体)

----------

F1仔鱼:gG gG 结果小鱼全都是带有黄化基因,但体色表现是普通体的鱼)

3,若雄亲鱼同2,而雌亲鱼是带有黄化基因,但体色表现是普通体的鱼(即gG),则:

雄亲鱼:g g

雌亲鱼:g G

----------

F1仔鱼:gg gG 结果小鱼里面有一半有黄化的表现,另一半带基因但无表现

4,若雄亲鱼是带黄化基因但无表现的(gG),雌亲鱼同2的情况,则:

雄亲鱼:g G

雌亲鱼:G G

----------

F1仔鱼:gG,GG GG,gG 结果小鱼有一半带黄化基因,但体色表现全是普通体。

第4种情况是产生表现的最差的一种情况,但我们在延续某一个基因的时候却最常用,例如我们侥幸买到一条黄化孔雀(gg),但只有一条,如何才能延续黄化这个基因呢?办法就是找一条没有黄化基因,但所带的其它基因比较理想的鱼来配种,当繁殖到第二代(F2)的时候,就会出现约1/16的黄化小鱼了。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一条黄化孔雀开始,可以培养出整窝的黄化孔雀鱼,但过程较长,饲养群体较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