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瓢虫和花大姐的区别

农资资讯044

七星瓢虫民间叫法?

七星瓢虫又名青天瓢虫,是瓢虫科常见的一种昆虫。在民间,七星瓢虫有很多俗称,主要包括:

1. 青天牛:因为七星瓢虫背上有7个蓝色斑点,像青天上走动的牛,所以又称青天牛。

七星瓢虫和花大姐的区别,第1张

2. 七小姐:七星瓢虫背上的7个蓝斑被看成7个小姐,所以有“七小姐”的称呼。

3. 天蓝虫、青点虫:这两个名称来源于七星瓢虫背上蓝色的斑点。

4. 七星天牛、七星魁蛙:比较形象地把七星瓢虫比喻成天上跃动的牛或青蛙。

5. 蜻蜓虫、飞蝶虫:因为七星瓢虫飞行时翅膀快速振动,像蜻蜓或蝴蝶在飞舞,所以有这两个俗称。

6. 无头鬼:七星瓢虫在飞行时首尾难以区分,像无头鬼在空中翩翩起舞,民间所以叫它“无头鬼”。

7. 跳蚤虫:七星瓢虫飞行和跳跃性较强,民间把它比喻为会飞的跳蚤,所以称它为“跳蚤虫”。

8. 钱虫:七星瓢虫两翅上的斑点被比喻为铜钱,所以在一些地方叫作“钱虫”。

9. 七宝虫:把七星瓢虫背上的7个斑点看成七宝,所以产生“七宝虫”这一叫法。

《昆虫备忘录》中的“花大姐”指的是一种十分美丽的蜻蜓?

花大姐又名七星瓢虫,它的身体像半个圆球,头黑黑的翅膀是橘色的。触角很短,不太明显,它的脚在大大的翅膀底下,它的口器既有咀嚼食物的能力,因为它的翅膀有七个黑色的圆点点所以人们叫它七星瓢虫 。 七星瓢虫头黑色,额与复眼相连的边缘上各有1淡黄色斑。复眼之间有两个个淡黄色小点,有时与上述黄斑相连。触角栗褐色,稍长于额宽,锤节紧密,侧缘平直,末端平截。 前胸腹板突窄而下陷,有纵隆线,后基线分支。足黑色,胫节有2个刺距,爪有基齿。腹面黑色,但中胸后侧片白色。第六腹节后缘凸出,表面平整。

花大姐又名七星瓢虫,它的身体像半个圆球,头黑黑的翅膀是橘色的。触角很短,不太明显,它的脚在大大的翅膀底下,它的口器既有咀嚼食物的能力,因为它的翅膀有七个黑色的圆点点所以人们叫它七星瓢虫 。 七星瓢虫头黑色,额与复眼相连的边缘上各有1淡黄色斑。复眼之间有两个个淡黄色小点,有时与上述黄斑相连。触角栗褐色,稍长于额宽,锤节紧密,侧缘平直,末端平截。 前胸腹板突窄而下陷,有纵隆线,后基线分支。足黑色,胫节有2个刺距,爪有基齿。腹面黑色,但中胸后侧片白色。第六腹节后缘凸出,表面平整。

昆虫记瓢虫特点?

瓢虫的成虫体长1.0~16.0mm,体型呈短卵形至圆形,身体背面强烈拱起,腹面通常扁平。

从背面看,前胸背板和鞘翅基部常紧密相连,通常宽度相近。

头常嵌入前胸中,有时完全被前胸背板盖住。

前胸背板和鞘翅背面光滑,或常有或稀或密的细小短毛。

大多数瓢虫具有以下3个特征:即下颚须端节斧形,跗节隐4节式和第一腹板具后基线,这些特征可与其它近缘种相区分。

瓢虫足及触角较短(通常不明显)、鞘翅背面无明显的刻点等特征也有助于与其它近似科相区别。

但有些瓢虫的体长形,长于体宽2倍以上,如北美产的大斑长足瓢虫。

扩展资料

瓢虫在不同季节的活动场所不一样。

冬天,瓢虫在小麦和油菜的根茎间越冬,也有的在向阳的土块、土缝中过冬。

春天,一旦气温升到10℃以上,越冬的瓢虫就苏醒过来,开始活动,在麦类和油菜植物株上能找到它。

夏天,随着气温升高和食物增多,瓢虫大量繁殖,凡是有蚜虫和蚧虫寄生的植物,如棉花、柳树、槐树、榆树、豆类等植株上,都能找到瓢虫,有时甚至出现大批瓢虫聚集的景象。

秋天,田间瓢虫的数量减少,它常在玉米、萝卜和白菜等处产卵,这时候,早晚的气温较低,瓢虫往往隐蔽起来,不易发现,需在上午7点钟以后至太阳下山之前采集。

花大姐的特点或习性?

瓢虫概体圆卵形,背弓似半球,体长5—7毫米,宽4—5.6毫米。体色美丽,玲珑娇小。翅鞘橙红色,体表较硬,有外骨骼。瓢虫科之一种,又名“七星瓢?”、“七星花鸡”,因背部像葫芦瓢又有七个斑点而得名。我国各地均有分布,系益虫,应予保护。年生4—5代,多见于田野、树林、果园,嗜食小型昆虫。性颇机灵,常跌落匿踪或擦飞而去。

七星瓢虫和青蛙区别?

青蛙对人类有益,故称为益虫.属于两栖动物。

一只青蛙一昼夜可捕虫70多只,一年若以七八个月计算,则可捕虫15000多只。而且它捕食的多是蝗虫、螟虫、稻飞虱、浮尘子、象鼻虫、天牛、蝼蛄等有害于庄稼和果树的害虫。用青蛙消灭害虫,既不花钱,不出力,又不污染环境。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青蛙,这千千万的青蛙都在帮我们消灭害虫。

而七星瓢虫是害虫,不会叫,属于昆虫。

七星瓢虫是鞘翅目瓢虫科的捕食性昆虫,它的身体像半个圆球,头黑黑的翅膀是橘色的。触角很短,不太明显,它的脚在大大的翅膀底下,它的口器既有咀嚼食物的能力,因为它的翅膀有七个黑色的圆点点所以人们叫它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为益虫,成虫可捕食麦蚜、棉蚜、槐蚜、桃蚜、介壳虫、壁虱等害虫,可大大减轻树木、瓜果及各种农作物遭受害虫的损害,被人们称为“活农药”,在我国各地广泛分布。在华北南部,俗称“花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