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链蛇的分布区域

农资资讯028

赤链蛇 (《纲目》)【异名】赤链(陶弘景),赤楝蛇、桑根蛇(《纲目》),火赤炼(冻义《动物学》),火练蛇(薛德焴《系统动物学》),火赤链蛇(《脊椎动物分类学》),红斑蛇(《生物学通报》(2):8,1958)。【来源】为游蛇科动物赤链蛇的全体。【保护】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动物形态】亦链蛇体长可达1.2米。头部略扁,呈椭圆形。吻鳞高,从背面可以看到。鼻间鳞小,前端椭圆。额鳞短,长约等于自其前缘到鼻间鳞前缘的距离。颅顶鳞长而大,长为额鳞与前额鳞之和。眼上鳞小。颊鳞狭长、入眼,下与第2、3片上唇鳞相接。上唇鳞8片。眼前鳞小,1片,不达头背;眼后鳞2片,偶为3片。前颞鳞2片,下面一片特大;后颞鳞3片。鼻孔位于2鼻鳞之间,有瓣膜。下唇鳞10片,前颏鳞比后颏鳞大,与前4个下唇鳞相接。后颏鳞与第一腹鳞间有2对小鳞。体鳞光滑,背中央后部有数行微弱的起棱。鳞列19~17~15行。腹鳞187~207片,肛鳞单一,尾下鳞64~79对。体背面黑色,具有约70条左右狭窄的红色横纹;头部鳞片黑色,有显明的红色边缘。头后部有一"丫"形纹。腹部白色,在肛门前面则散生灰黑色小点。有时尾下全呈灰黑色。栖于田野;村庄及水源附近地带。以蛙类、蜥蝎及鱼类为食。性凶暴,但无毒。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四川、云南、湖南、湖北、山东、山西、河北等地。【炮制】捕得后,打死,烧存性,研末用。【功用主治】治慢性瘘管及溃疡。【用法与用量】外用:研末撒于疮面;或以药线粘粉插入管内。【临床应用】治疗慢性结核性瘘管【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赤链蛇水、醇提取液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20g/kg、10g/kg醇、水提取物灌胃对蛋清及琼脂性大鼠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与氢化可的松15mg/kg的疗效相近,同时不同剂量的水、醇提取物也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炎性肿胀。2.镇痛作用,热、电、化学(酒石酸锑钾)刺激均可证明赤链蛇水、醇提取液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化学刺激镇痛作用尤为显著,对热刺激作用最弱。3.镇静、催眠作用,本品50%醇提取液灌胃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有较强的催眠作用,并有抑制小鼠自发活动的作用,还能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100%醇提取液对小鼠有明显的直接催眠作用,强度与35mg/kg戊巴比妥钠相当,水提取液作用不明显。4.抗惊劂作用,赤链蛇醇提液对回苏灵、士的宁、电体克年至厥均有对抗和保护作用,以100%醇提取液20g/kg作用尤为明显。强度与25mg/kg苯巴比妥钠相当,水提取液无作用。将赤链蛇打死,置于瓦片上,以松柴烈火烧枯,研为细末过筛备用。用时按瘘管口径大小,用纸捻粘赤链蛇粉末插入;瘘管大时用纸捻或纱条粘药少许送入;对溃疡面可将赤链蛇末薄薄撒布于上,纱布包扎。每间隔2日换药1次(亦可酌情增减次数)。治疗80余例,皆治愈,但有2例复发。治疗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

赤链蛇什么时候冬眠?

赤链蛇每年10~11月开始冬眠,到翌年4月份出眠。

赤链蛇(拉丁学名:Lycodon rufozonatus),是有鳞目游蛇科、链蛇属卵生蛇类,又称火赤链、红四十八节、红长虫、红斑蛇、红花子、燥地火链、红百节蛇、血三更、链子蛇。赤链蛇主要分布于中国各省区(除宁夏及青藏高原外),朝鲜半岛,日本等地。赤链蛇大多生活于田野、河边、丘陵及近水地带。

赤链蛇的分布区域,第1张

赤链蛇全长约1.5米,体重1000~1250克,枕部具红色倒T形斑,背鳞平滑,体背黑褐色,腹面灰黄色,腹鳞两侧杂以黑褐色点斑。[2][4]每次产卵十余枚,卵呈长椭圆形,刚孵出的幼蛇全长232~242毫米。

赤链蛇和银环蛇的区别?

首先颜色都不一样,赤练是红黑色的,银环是黑白的;其次赤练蛇毒性小,而银环蛇毒性大;再次,赤链蛇头圆一点,而银环蛇身体横截面是三角形。赤链蛇,是蛇目游蛇科链蛇属的一种,又称火赤链,链蛇属于无毒蛇。是一种常生活于丘陵、山地、平原、田野村舍及水域附近的蛇。赤链蛇的分布较广,属广布性蛇类。该蛇对湿度、温度和环境等养殖条件的适应能力比较强,人工养殖时具有成本低、成活率高等优点。

黑红条纹的蛇是什么蛇?

黑红条纹的蛇是赤练蛇,该亚种成体全长约1米左右,体背黑褐色与红(红褐)色相间。因具有51~87+12~30以上的红(红褐)色窄横纹而得名,但部分个体缺少红纹。

生活于海拔1900米以下的丘陵、平原;常见于田野、竹林、村舍及水域附近,在村民住院内也常有发现(山区少见,城市周边的郊区半郊区以及城里的花园等地都有)。以树洞、坟洞、地洞或石堆、瓦片下为窝,野外废弃的土窑及附近多有发现。

西沙群岛有蛇吗?

据了解,西沙群岛是中国南海地区蛇类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有多种蛇类栖息其中。

其中,比较常见的蛇类有:

1. 蟒蛇:蟒蛇是西沙岛上的常见蛇类之一,体型较大,最长可达2米以上。

2. 黑眉环蛇:黑眉环蛇是一种毒性较强的蛇类,主要分布在岛上的灌木丛和草丛中。

3. 赤链蛇:赤链蛇是一种常见的无毒蛇类,身体细长,常出现在草丛和树林中。

4. 眼镜蛇:眼镜蛇是一种毒性较强的蛇类,主要分布在岛上的草丛和灌木丛中。

此外,西沙群岛还有其他一些蛇类,如黑眉蛇、赤练蛇、竹叶青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