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介绍

农资资讯035

绿色农业是什么意思?

《绿色农业》

1绿色农业是指将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起来,在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保护环境、保证农产品的绿色无污染的农业发展类型。绿色农业涉及生态物质循环、农业生物学技术、营养物综合管理技术、轮耕技术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综合概念。

生态农业介绍,第1张

2绿色农业概念的提出源于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约二十年长足发展的丰富实践。事实证明,绿色食品的思想理念、管理方式和标准体系是符合我国国情、适合现代农业发展新形势的。

3绿色农业是指一切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农产品数量与质量安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形态与模式。绿色农业在其循序高级化过程中会逐步采用高新绿色农业技术,形成现代化的产业体系。

4传统农业是自给自足型的小农业,其优势是节约能源、节约资源、节约资金、精耕细作、人畜结合、施有机肥、不造成环境污染,但也存在低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种植单一、抗灾能力弱、劳动生产率低等弊端。绿色农业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以高产、稳产、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不仅增加了劳力、农肥、畜力、机械、设备等农用生产资料的投入,还增加了科学技术、智力、信息、人才等软投入,使绿色农业发展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全面高效性》

1全面高效即绿色农业发展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有机统一。绿色农业既注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注重保障人类食物安全,也注重发展农业经济,特别关注推动发展中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2规范标准即绿色农业鲜明地提出农业生产要实行标准化全程控制与管理,而且特别强调绿色农业发展的终端产品一绿色农业产品的标准化,通过绿色农业产品的标准化来提高产品的形象和价格,规范市场秩序,实现“优质优价”,并提高绿色农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生态农业怎样发展?

如何发展生态农业?

我来答共1条回答

易书科技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2019-04-13

如果说企业的清洁生产主要从工业的角度来考虑生态伦理建设的问题,那么,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伦理建设也是我们不能回避的。现代常规农业是依靠化肥和农药来解决农田营养问题和病虫及杂草控制问题。化肥和农药的施用是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缓解了全球的粮食紧张局面,为世界经济的稳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化肥和农药的施用也带来了许多弊端,其中一个最大的弊端是造成了环境污染,导致农业生态系统的失衡。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就是揭示农药大量施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由此引发了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化肥和农药像一把双刃剑,对农业的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因此必须对其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估。

要控制化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既要控制其施用量,又要严格执行使用规程。目前国外实施一系列法定的一般预防性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前者的方向是消灭不合理地使用化肥,控制其在环境中的积累,如利用有机肥在最佳时期按规定用量、用适合当地的方法施肥,在轮作中栽培过渡性作物,施用长效肥料等。一般预防性措施包括对肥料的正确运送、保存和施用等。

农药是消灭对人类和植物的病虫害的有效药物,在农牧业的增产、保收和保存以及人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等方面都起很大的作用。但农药有其利也有其害。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农药,空气、水源、土壤和食物受到污染,毒物累积在牲畜和人体内引起中毒,造成农药公害问题。为了防止农药的污染和危害,主要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研究新的杀虫除害途径,联合或交替使用化学、物理、生物和其他有效方法,克服单纯依赖化学农药的做法。搞好农药安全性评价和安全使用标准的制定工作。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农药品种和剂型进行安全评价;并从急性、蓄积性和慢性的毒性,致突变性、致癌性、致畸性,联合毒性,对眼和皮肤刺激性和变态反应,农药代谢产物的毒性,农药的残留行为,对水生动物和益虫的毒性等方面综合分析,全面比较,然后制定允许残留标准和安全间隔期。安全合理地使用现有的农药。搞好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合理调配农药,改进喷洒方法和农药使用的性能,以便用药及时适量,提高药效,减少污染和防止产生抗药性,做到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害,并充分发挥农药的积极作用。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来代替剧毒和残留性高的农药。

除了要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改善常规农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另一个思路就是发展生态农业。所谓生态农业,就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在一定的区域内,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我们也可以说,生态农业就是要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和管理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低输入、经济上可行的农业生产系统,该系统能在长时间内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具有最大的生产力。生态农业以保持和改善该系统内的生态动态平衡为总体现化的主导思想,合理地安排生产结构和产品布局,努力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促进物质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减少燃料、肥料、饲料和其他原材料输入,以求得尽可能多的农、林、牧、副、渔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输出,从而获得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能源的再生利用、经济效益四者统一的综合性效果。当前生态农业的概念和理论已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走生态农业的道路,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总趋势,所以不少人士认为,世界农业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生态农业阶段。

农业资源与环境干什么的?

农业资源与环境是自然界中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各种要素的总称,是农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土地、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什么是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一是经济效益。这是指在农业生产上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增加产量产值,对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对社会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对国家增强经济实力。

二是生态效益。这是指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是社会效益。这是指保持城乡社会稳定,密切各级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关系,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

什么是基塘农业?

我国有许多地方实行基塘生产,例如桑基鱼塘。鱼塘中养鱼;塘泥培基,给桑树提供养料;落入池塘的蚕粪又是鱼的食料。

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蔗、种果树等,与鱼塘结合分别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基塘互相促进,以桑基鱼塘最典型。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农业的特色,集中分布佛山市的南海、顺德等地,以及中山市北部。

新的基塘农业模式和科学的方法,使农副产品更多样化,质量更提高,更具有进入港澳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珠江三角洲平原上的居民将低洼易有洪患之处挖成池塘饲养鱼类,挖出的塘泥堆于周围,称为“基堤”,基堤上种植果树、甘蔗、桑树、花卉等,如此既能防洪,又能增加收入,而农作物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物料,尚可投入池中作为饲料,是一种具有生态特色的农业经营方式。

随着农业生产部门的多样化和商品农业的发展,基塘农业的“基”和“塘”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表现为:

“基”上作物多样化 “塘”鱼养殖科学化

杂基← 桑基 →菜基 饲料养殖

(花卉、玉米、花生等) (蔬菜、瓜果)

草基 网箱养殖←蚕沙喂养→使用机械养鱼

(橡草) (配合饲料)

割草、蚕沙喂养

优点

◎改善多水患的自然环境

◎形成土地利用精细、水陆互养、能量循环、地力历久不竭的农耕系统

主导因素

主导因素为地形,因为地势低洼使它只能发展基塘农业。

适宜地区

适农业发展,但常常发生水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