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为研究水稻的艰辛历程

农资资讯041

袁隆平从有培养杂交水稻的想法到找到“野败”经过了几年?

10年。

解析:1960年全国饥荒刺激袁隆平“想要在农业科研搞出点名堂来”。1970年发现“野败”,为研究带来新的转机。“科研小组的李必湖于1970年11月23日,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一株雄花败育株,并用广场矮、京引66等品种测交,发现其对野败不育株有保持能力,这就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随后的“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给杂交稻研究带来了新的转机。” 所以是10年

袁隆平为研究水稻的艰辛历程,第1张

袁隆平为杂交水稻都付出什么努力?

,袁隆平不仅是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而且始终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领头雁”,创建了一门系统的新兴学科——杂交水稻学.四十多年来,杂交水稻研究的每一发展阶段、每一项重大创新,都离不开他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都体现了他非凡的经验智慧与学术思想.

他先后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在国外发表12篇;出版专著7部.袁隆平作为学术带头人,培养了一大批杂交水稻专家和技术骨干,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发展中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理论和应用技术体系,从而创建了一门系统的新兴学科——杂交水稻学.

他的的杂交水稻研究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从1976年开始,“三系”杂交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稻平均增产20%左右,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世界水稻之父的贡献?

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贡献: 1964年开始,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技术,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 1980到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 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袁隆平是怎么发现杂交水稻的?

袁隆平是1973年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路有饿殍的景象深深刺痛了袁隆平,袁隆平意识到自己既然是学农出身,就应该为农民增产粮食、为人们吃饱饭作贡献。 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经过9年的艰苦努力,1973年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1976年起,杂交水稻得以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这项科研成果让中国人有了彻底摆脱饥饿的希望。

研究水稻的科学家是谁?

袁隆平老师,经袁老多年的辛勤培育和研究出中国第一代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水稻从原来的一亩一千多斤达到现在的1800斤一22000斤左右,极大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国家争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