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创业成功的案例

农资资讯034

芦笋养殖金蝉成功的案例

安徽省全椒县六镇镇大张村村民韦邦潮带上照明灯,提着小桶,到新悦城农业科技公司的大棚芦笋基地,与十余名工友一道,采收挂在芦笋上的金蝉与金蝉壳。

“大棚芦笋一次种植多年收益,采摘时一般都是掐个尖,剩下的还会继续长出新芦笋来。”新悦城公司负责人徐学友介绍,一年中采摘期可持续七八个月,春笋、夏笋和秋笋加起来,每亩产量4000斤左右,亩产值2万元左右,而“芦笋+金蝉”这一新模式,既解决了金蝉养殖所需要的养分,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让本来效益就不错的芦笋基地再添一份收益。

在徐学友眼里,林下养金蝉是一项富民新产业。“蝉虽是农林害虫,但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又有良好的药食保健作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食用金蝉的习惯,最普遍的食用方法为油炸金蝉。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蝉的市场需求量也在快速增加。”徐学友说。

农产品创业成功的案例,第1张

2018年他在一位朋友推荐下,来到大张村流转村民土地,致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种了大棚芦笋300亩,又种了500亩柳树和榆树专门用于养殖金蝉,还有100亩鱼塘。”徐学友介绍,“芦笋是2019年4月种植的,今年为第一年收获;金蝉种苗要在地里生长24个月后才可收获,今年正好也是首次采收。金蝉主要销往南京、上海等地,基地批发价每斤100元,且供不应求。”

徐学友说:“也别小瞧这金蝉壳,它是一味中药。我们采收的金蝉壳,全部销往亳州中药材大市场,每斤165元。”

徐学友的柳树林里,每一棵柳树高约1米的地方都裹上了透明胶带。“这是为了防止金蝉爬得太高,不方便采收,才粘上去的。”徐学友边说边摘下一截枯死的树枝,“不要以为这是枯树枝,其实枝条内有金蝉卵。”他们会把带卵的枝条收集起来,孵化后再放到芦笋基地和树林里养殖。

徐学友粗略算了笔账:300亩大棚芦笋,产值约600万元;金蝉因属首次收获,产量低,今年这两项加起来总产值预计在800万元左右。

生鲜电商著名的成功案例有哪些

生鲜电商只是一个美丽的梦,因为有几个重要的复杂环节不好解决,一是农产品的源头控制问题,没有稳定的可持续性的可供货源是不行的。二是运输问题,生鲜的损耗率很高的,叶菜更是要高一些,不仅仅是运输途中的最低百分之五的水分损耗。三,配送费用是一块不小的支出,按照国人的消费习惯,每次下单的数量不会太多,这样势必造成快递成本的增加,所以,电商搞生鲜只是一个梦,靠想象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撑和线下完善的仓储配送服务做后盾,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3个农村电子商务应用的成功案例

第一个故事,江苏睢宁东风村的电商演化。

2006年在孙寒等“三剑客”的带领下,这个村的电商从无到有,日益做大,到今天村庄及周边家具产业的规模已经超过50亿元。

而更让叫绝的是,原来这个村子竟是收破烂的,主要是废旧塑料的收购,有毒有害,环境不了恭维。但这里我无意再复述他们的电商创业故事,而是想讲一下这个村的电商生态演化。

在初期的户户开店后,并不是每个村里人的网店都能开得很好,所以有的人感觉技不如人,就退了一步,做家具的供网商;后来家具竞争也激烈,又有人退到供木料;木料竞争又激烈了,又有人退到跑运输;物流企业多了,又有人退到搞超市;如此演替,直至有的人在街头开了饭店,总算找到合适的位置。

那么在电商专业村,为电商做饭是不是搞电商?我说是,那也是电商经济圈的一部分,难道搞电商的不吃不喝?但没有电商,肯定催生不了这些生活餐饮服务。

启示

东风村的电商演化,生动地告诉我们,什么叫做“从事电商”。电商的大生态是涵盖多产业的,是又一张的经济大网,有许多的关联与配套环节可以做,最重要的是学会放宽视野。

第二个故事,陕西洛川小伙何飞杰的转型。

小何大三时就通过微博等新媒体帮助家中及村里卖了几百吨苹果,可谓电商英雄出少年。

毕业后,他自然从事了苹果电商,但发现问题不少,供应链漏洞、包装物流成本、同质竞争等。

几经考虑,他最终选择了做农产品电商物流,主要是为苹果等水果电商提供系列的包装、仓储、物流等服务,到现在一年的营业额也突破了上千万元。他还为自己的公司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云鲜锋。

从直接网上销售水果到退在幕后,做水果电商的供应链服务,这也是一种做电商的有效姿势,适合小何这个曾经的校园快递明星。

启示

做电商那是做买卖,有赚有赔;而做电商服务商则是搞服务,不论你的生意赚还是赔,而我的服务按次收费,几乎不会赔钱。由此,我们看到的是,做第三方平台的阿里巴巴和做自营的京东在毛利率上是有天壤之别的。所以,电商固然是要去中心化的,但却不会消灭中间商,特别是中间服务商,这里面还有大需求在,也就有大机会在。

第三个故事,一个冬枣园主的电商经。

一个种植冬枣的新农人与我聊天,谈起了自己的冬枣电商心得。

他试了一下自己的身手和团队的能力,发现自己开店在网上直接销售,不仅缺乏人才,而且运营成本高,还要在短暂的销售季节之后想办法养活电商团队,怎么算都不划算。

更重要的是,水果上市集中,时间不等人,电商零售根本等不起,规模种植还是要大宗批发。最后,他选择了做电商的供应商,以合适的价格为各类电商、微商团队供货,能卖多少是多少,剩下的还是走线下的批发渠道,确保最快销售出去,落袋为安。最终,他的销售十分顺畅,也相对轻松。

显然,这是一个精明的园主,没有被单一的思维禁锢,而是一切以市场为目标,将线上线下都作为重要的渠道,特别是借用成熟的线上线下力量,为我所用。

启示

今天的时代,专业的事专业的人做,把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做好,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全产业链、做“全能冠军”,恐怕是农村创新创业者面临重要的现实课题。什么时候,大家不再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而是按产业链条组成协作团队,手牵手过桥,这个产业链体系可能就成熟多了。

三大改造农业的故事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故事: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1953年春,中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获得土地的农民有着极大的生产积极性,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中国共产党当时认为只有组织起来互助合作,才能发展生产,共同富裕。1953年,先后发布了《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 》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云计算在农业中的案例

云计算是收集大数据,然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比如这一个省水稻小麦的种植面积,受灾面积,今年产量多少,收益如何都可以比较精确的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