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种植几年可采收

农资资讯038

白术当年种当年收吧

不是

白术在每年春天播种后,经历一年的生长周期便可以采收成熟的白术果实,当白术长期处于寒冷的气候中,收获的年限就会推迟半年左右,经过一年半左右才能收获,年头的长短也决定了白术的收获的周期。

白术怎么采收、加工及贮藏

一、白术采收

白术种植几年可采收,第1张

白术采收期在定植当年立冬前后,在栽种当年的10~11月采收。当植株的茎叶转为枯褐色时及时挖起。采收过早,根茎干物质积累不多,产品品质差,而且产量低;采收过迟,新芽萌发,消耗部分养分,也会影响白术的产量和质量。要防止冻伤,选择晴天,土质干燥时挖出。选择晴天将植株全部挖起,抖去泥土,剪去茎叶,留根茎装筐运回。

二、白术初加工

白术采收运回后应立即烘干或晒干。烘干时开始用武火,温度在100℃左右,待白术表皮发烫干硬,有蒸汽上升时,将温度降为60℃左右,每烘2~3小 时翻动1次。烘至八成干时,取出剪去须根,撞去粗皮和泥土,将白术堆放在室内“发汗”5~6天,再将白术大小分开烘5~6小时,又堆放发汗1周,最后烘至翻动时发出清脆的响声,表明白术已干透,即成商品。白术亩产干货200千克左右,高产者可达400千克。

白术成品应选择通风、干燥的仓库贮存。

白术种植的经济效益

每亩的投资成本大概在3000-4000元不等。在正常种植下,一亩地可以采收340千克左右的白术干品,按照市场价每斤23元左右计算的话,扣除成本之后,每亩地的获利可以达到3000元左右。

一年生白术亩产量多少

一年生白术的平均亩产量在1500-2000公斤之间,具体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 品种选择:目前常见的一年生白术品种有红瓜白术、川白白术、蜀兰白术等,不同品种的产量差异较大,一般红瓜白术和川白白术的产量较高,可达2000公斤/亩左右。

2. 种植密度:种植密度过高会导致同茬白术间的竞争加剧,影响个体发育和产量。一般种植密度控制在每亩1600-2400株为宜。

3. 施肥管理:白术生长期需要较高的氮磷钾营养,尤其在根瘤发育期需要充足的钾肥,否则容易影响产量和品质。每亩通常需要施用有机肥20-30吨,化肥N:P:K=1:0.4:1.6,总计450-600公斤。

4. 水分管理:白术生长对水分要求较高,尤其在幼苗期和根瘤发育期,定期灌溉对产量至关重要。但不宜过度灌溉,以免影响根瘤的呼吸,一般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5. 病虫害防治:主要病虫害有软腐病、黄萎病、蚜虫、地老虎等,要采取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保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减少对产量的损失。

综上,一年生白术在选择适宜的品种,控制适度的种植密度,加强多方面的管理,特别是施肥和灌溉管理得当,平均亩产可达1500-2000公斤。高产可达到2000公斤/亩左右。但也与自然条件和种植技术高低相关, 经验和操作技能会对产量造成一定影响。

白术涨价的原因

1、受自然灾害减产的药材价格上涨

2020-2022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干旱和洪涝在多地交替出现,有不少药材正常生长受到影响,因自然灾害而涨价的药材有:青翘、酸枣仁、柏子仁、沙苑子、白术等。

今年从5月份开始,全国许多地区进入了高温状态(中国气象学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称为高温),这是历史罕见的。

“厄尔尼诺”现象是促进全球气候变暖,造成高温天气。在长期范围内,“厄尔尼诺-拉尼娜”平均每年提升全球0.1-0.2℃的气温,一代更比一代热,地球温度已经刷新1880年以来的最高均温。

由于无法判断未来气候,导致药农不敢种植超过三年生长周期的药材。2022年,全国中草药种植面积萎缩30%,预计2023年依然呈现萎缩状态。

2、低价药材反弹

由于近几年有不少药材从多年高价跌落下来,而且有的跌幅较大,有的已在低价运行多年。这些药材便成为一些商家投资洼地,在商家的积极参与购买下价格强劲反弹。

如果一些药材持续在低价运行,比如:牡丹皮如果1亩生长5-6年的仍卖价2000元,恐怕多年后将无牡丹皮可买,药农都不愿意栽种了。

3、疫情封关,导致进口药材价格大升

自2020年春季疫情在世界各地爆发以来,各边贸港口管制加强,进口药材均受到影响,涉及的品种有白豆蔻、丁香、黑白胡椒、乳香、没药、补骨脂、马钱子、鸡血藤、决明子、苍术、威灵仙、南沙参等。

由于这些药材进口受到影响,自然触动价格上涨,有的国内库存薄弱,涨幅较大;有的因国内库存充足,价格涨幅较小。总之,受疫情影响,进口药材价格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扬。

4、减种减产的药材几乎全线上升

由于前几年多数的家种药材价格长期低落,种植户收益降低,多减少了种植面积。

2020-2022年因低价减种而涨价的药材有:干姜、郁金、防风、怀牛膝、山药、白芍、牡丹皮、高良姜、射干、玉竹等。

5、药材质量标准的提升,合格药材价格水涨船高

2020年版《中国药典》实施后,市场监管更严。一些挥发油、重金属、农残超标的药材多被药企退回,而质量合格的药材可供货源少,其价格自然上涨。

由于不少药材因种植管理采收初加工等流程不规范,产出的药材不是农残超标,就是有效成分不够,或者浸出物、挥发油、灰分,黄曲霉毒素等达不到药典标准,如此一来,价格便拉开了距离。

6、生产环节困难,供应链短缺

对比其他农产品,中药材种植难度高,很多药材需要特定的生长环境和土壤条件,其生长的特殊性促使种植成本提高,供应量减少,从采收、加工、储存到流通等环节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性,相对于生产技术滞后的地区,供应环节存在一定问题,也导致了供应不足和成本的上升,从而推高了部分品种价格。

7、下游消费需求复苏

随着中医药在国内外的认可度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而导致药材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尤其在疫情后人们健康意识逐渐提升,增加了中药材的需求量,从而推高了中药材的价格。

8、社会游资进入药市

近几年其他行业不景气,房产、股市低迷,一些社会闲余资金进入药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9、劳动工费提高

如今,雇工费在不断提升,而且中药材的生产采集普遍老龄化,年轻人多外出打工,产地留守劳动力薄弱。以牡丹皮为例:从采挖到剁根,刮皮,抽芯,1亩地人工费不少于3000元。桔梗刮皮少于1元/公斤,雇不到工。雇工费的提升,支撑一些药材价格很难大幅下滑,尤其加工时费工的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