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的代表人物是谁

农资资讯044

梅兰竹菊 生活中的人物?

梅之傲--华岗

兰花的代表人物是谁,第1张

华岗就如有“傲然”之称的梅花,即使所处环境恶劣,却仍在凌厉寒风中傲然绽放于枝头,是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形象,是民族魂代表。他的傲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龙游人不畏艰险、奋勇前进。

兰之幽--徐伯珍

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

竹之坚--余绍宋

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它在清风中簌簌的声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让每个人无不惊叹,而竹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俨然的品格,更是让我们敬佩。

菊之乐--童佩

童佩幼年家贫不能入学,随父贩卖书籍。少年随父贩书于苏州、杭州、无锡等地,遇到珍善之本,则鼎力收藏,家藏书有25 000卷,皆自校勘。后来受学于归有光,以诗文往来于士大夫间,诗格清越,清峻可诵。生活俭朴,自谓:“田父甘田中食,不忧馁也。而童佩身处贫困之中亦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不失菊的乐。

求能代表梅兰竹菊的名人及事?

梅 陆游29岁参加进士考试,虽名在前列,但因触犯歼臣秦桧而被除名。

孝宗时,他又被赐给进士出身,历任夔州通判,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等地方官,还参赞王炎、范成大幕符军事,后来做过朝议大夫,礼部郎中。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年八十六。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所以,他的《卜算子.咏梅》至今传唱古今。兰 爱国诗人屈原,在他屡受毁谤、惨遭放逐的不幸际遇中,将他的满腔爱国热情化作了流传千古的不朽诗篇。而在他的诗中,以兰寄志:“秋兰兮青青”,“兰芷幽而有芬。”兰与蕙被当作“美女”、“君子”、“贤人”……来加于歌颂的,歌颂他对美好的祖国、美好的情操、美好的理想的向往与追求。竹 清代杰出艺术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特别喜爱和擅长画竹,他题于竹画的诗也数以百计,丰富多彩,独领风骚。他在《竹石》图的画眉上题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难还坚挺,任尔东南西北风”,高度赞扬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衙宅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听竹声萧萧,想到了人民啼饥号寒,看一枝一叶,想到自己这些小官吏的责任和使命。忧民之心,尽瘁之意依依可见。“老老苍苍竹一竿,长年风雨不知寒。好叫真节青云去,任尔时人仰面看。”“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 “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爱竹总如教子弟,数番剪削又扶持”。这些联语诗句,生动地表现了板桥先生对竹的一往请深。他精心修剪百般呵护,如先生之教育子弟,如长辈之爱抚儿孙,绝不哗众取宠,毫无矫柔造作,自然、亲切、真挚,如果没有对竹的真爱是写不出这样的句子的。“疏疏密密复亭亭,小院幽篁一片青,最是晚风藤榻上,满身凉露一天星”。“轩前只要两竿竹,绝妙风声夹雨声,或怕搅人眠不着,不知枕上已诗成”。“新篁初放,在夏月中,能驱吾暑,能豁吾胸”。菊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爱菊成癖的文学家,他所爱的菊,名叫九华菊,白瓣黄心,花朵大,有清香。陶诗中有记载。这个品种现在已无法考核了。尽管他的作品中未见有专门描写菊花的诗文,但世人都称颂陶渊明为菊花神。如他的《和郭主簿》诗,其中有四句提到菊花: 芳菊开林跃,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兰花指有什么含义?

1、兰花指,现通常指大拇指和中指捏合,其余三指展开的手势。古时有多种指法,且为男子手势,体现了独特的美。

2、在古代,翘兰花指是男人的专利,是他们显示男子气概的标志,当时有人写了一本《兰花品藻》,专门教人如何鉴赏、锤炼和保养兰花指。

3、据书中所载,兰花指品鉴之口诀为:钩、柔、白、瘦——钩,即弯曲;柔,即柔软;白,即白皙;瘦,即瘦削——达到如下标准方可称为极品:钩似圆月,柔若无骨,白如玉石,瘦胜麻秆。

4、当时流行的兰花指指法甚为繁复,有上翘下翘、前翘后翘、左翘右翘、正翘斜翘等等有的难度极大,翘起来后可以仰贴在手背上,再辅以不同的角度和动作的快慢,当真是赏心悦目、曼妙多姿。惜乎绝大部分指法已然失传,使得如今人们翘兰花指的样式极其单调且流于僵直、呆滞,绝无古时轻盈灵动的韵致,实在是中华古文化之一大损失。

兰花的地位?

从古至今,兰花都是中国人特别喜爱的植物,作为中国的四君子之一,兰花的地位仅次于梅花、牡丹和菊花,不过它不同于别的花,它生性低调,以草木为伍,不与群芳争艳,不畏霜雪欺凌,常常盛开在偏僻幽静的角落里,这样犹如君子般高洁典雅的品性,特别受文人墨客的追捧,古人甚至评价它“观叶胜观花”。

兰草姿态随意优雅,常常引人心静,兰花幽香沁人心脾,摆放在窗台、书桌上,能营造宁静幽雅的氛围。闲暇时赏一赏兰花,可以给生活增添几分情趣;烦躁时赏赏兰花,心绪也能平静下来。尤其是花开之时,一室芬芳,身处其中,陶醉不已,你会忘掉那些烦恼糟心的事情。

哪个名人喜爱兰花(最好是诗人)?

古往今来孔子、屈原、李世民、李白、苏轼、李清照、郑板桥、鲁迅、朱德、陈毅、张学良等众多的文人墨客咏兰、画兰、写兰、诗兰,兰花已成为人们用来修身养性、寄情寓志、标明心迹、铸塑人格的象征,升华为意蕴深远的兰文化。

1、爱国诗人屈原不仅种兰,身佩兰花,而且以兰蕙高洁自比。他在《离骚》中就多次写到兰花:“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余”、“秋兰兮青表,绿叶兮紫茎”、“余既滋兰之九豌兮,又树蕙之百亩”。这些名句被广泛传播,使“兰”这个词成为“君子”、“德人”、“美人”、“佳人”的代称,并由此使“兰”离开了它本身的植物性成为一种色彩绚烂的文化符号。

2、东晋诗人陶渊明喜爱兰花,他弃官归里,采菊养兰,写有咏兰诗:“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消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丛”。

3、唐代诗人王维养兰成癖,并且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汗漫录》说:“王维以黄磁斗贮兰蕙,养以绮石,累年弥盛”。开创了瓷盆养兰先例。

4、唐代诗人杜牧喜爱兰花,相传他花不少银两养植兰花,建有相当规模的兰圃,在当时写了不少咏兰佳作,苏辙《次韵答人幽兰》诗云:“兰花耿耿意羞春,纫佩何人香满身。一寸芳心须自保,长松百尺有为新”,咏兰诗中寄托自己的理想。

5、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擅于盆栽兰花,发明沙石养兰法,他说:“兰蕙丛出,莳以沙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他的《幽芳亭》首先对兰蕙作了分类:“一干一花,香有余者;一干五七花,香不足者蕙”他所称的"蕙"也为当代植物界所采用。

6、宋代哲学家、诗人朱熹酷爱兰花,他写过不少咏兰诗,其《秋兰》诗去:“秋兰递初馥,芳意满冲襟。想子空斋里,凄凉楚客心”,又在《兰》诗中咏道:“漫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香到晚清”。他长期养兰对兰花很有研究,他在《楚辞辨证》中说:“大抵古之所谓香草,必其花叶皆香而燥湿不变,故可刈而为佩。若今之所谓兰蕙,则其花香,而叶乃无气;其气虽美,而质弱易萎,皆非可刈而佩者也”,并作诗日:“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作为不谙植物的文人,能得出这样结论,的确难能可贵。

7、唐末八大家中的“二苏”也是兰花爱好者,兄弟诗:“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借咏兰赞颂郑思肖坚贞不屈精神。近代大画家吴昌硕在一幅兰花画中也题有一首赞扬郑思肖的诗:“怪石与丛棘,留之伴香祖。可叹所南翁,画兰不画土”。

8、清代诗人,书画家郑板桥是历史上有名的兰痴,“自谓平生惟兰与竹为吾友也”。他在《种兰》一文说:“余种兰数十盆,三春告莫,皆有憔悴思归之色。因移植于太湖石、黄石之间,山水之阴,石之缝,既已避日,又就燥,对吾堂亦各有本性。赠以诗日:‘兰草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又云:‘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出谷送香非不远,哪能送到俗尘中?此假山耳,尚如此,况真山乎!余画此幅,花皆出叶上,极肥而劲,盖山中之兰,非盆中之兰也“,郑板桥:”七十三岁人,五十年画兰,任他雷雨风,终久不凋残“,他的题兰花诗有七八首,兰画也应有这么多,完全可以出一本《板桥兰集》。他画兰潇洒清劲,名噪一时。他的咏兰诗也脍炙人口,如”深山绝壁见幽兰,竹影萧萧几片寒。一顶乌纱早须脱,好来高枕卧其间“。郑板桥晚年辞官回乡,还养了几盆兰花。有天夜里上床未入眠,却来了一个小偷人,他想了一计退小偷,便吟诗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听见,知道暗示自己,赶紧出门想越墙溜走,这时屋里的郑板桥又说:“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于是小心避开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