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是怎么培育出来的

农资资讯033

怎样制作菌种?

1.

准备配料菌种制作,首先需要准备好合适的基质,其与植物不同,适合生长在木质纤维的土壤中,培养基配方为木屑77.8%、麸皮20%、石膏1%、糖1%、杀菌剂0.2%,准备完成后进行配制。

2.

菌种是怎么培育出来的,第1张

基质配制按照菌种培养基配方的比例称取配料,把木屑、麸皮、石膏等干培养料放置在干净的水泥地面上,用铁锹搅拌均匀,接着按料水比将冷水倒入容器中,糖和杀菌剂加入其中,搅拌直到全部溶解。

3.

接种菌种使用韧性强的塑料袋装料,把袋口扎紧进行灭菌,等待一段时间后开始接种,尽量将菌种覆盖培养料表面,形成生长优势,能够快速的萌发,完成后扎紧袋口,进行培养。

4.

培养环境菌丝培养适合密闭的环境,培养袋要放在培养架上,温度保持在25-27℃左右,并定期翻袋和消毒,大概30天后,菌丝就会充满塑料袋,等到其颜色变为浓白色时,移出培养室使用。

菌种培养方法?

1、菌房。在种植菌子的时候那么就需要准备好菌房的建设,而现在比较常见的菌房也就是大棚搭建。菌房一般会选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但总体要比较平坦,周围比较空阔,通透性好。大棚要选用散射光材质的,地面需要用水泥修葺,这样方便冲洗。在菇房内要设好菇床,可木制、可铁制、还可砖砌。最后就是要留有窗户或者是卷帘,这样可以增强通透性。

2、养料。菌子种植养料的配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养料的主要成分是家畜粪便、麦草、麸皮、稻草、玉米杆等,一般在七月份左右的时候开始进行养料的堆制。我们需要粪便晒干、其他的材料需要切断,然后混合适量的石膏,用水或尿浸透,再按照一层草料一层粪便的堆起来进行发酵。一般每隔三四天就需要翻一次堆,大概半个月后就差不多可以了。

3、消毒。养料堆制完成之后,我们首先需要将菌房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杀菌,然后将养料搬入菌房中,在菌床上铺好。然后将菌房的门窗关闭,将室内的温度调高到六十度左右,三个小时之后,将温度调低到五十度左右,维持这个温度一周,让养料彻底的发酵。而且在这个发酵的过程中,还能对养料进行消毒杀菌,使养料中留下来的都是有益的微生物,这对菌子的生长有很大好处。

4、接种。等到养料的温度降低到二十五度左右的时候,这时就可以进行菌子接种了。我们要将养料在菌床上整平,每个菌床上养料的厚度要达到十五厘米左右。然后采用的穴播的方式进行接种,每株间的间隔大概是十厘米左右。如果想要提高它的发菌速度,那么可以尽量播密一些。接种之后需要保持养料的湿度,并且要增加菇房的通透性。最后将细肥土均匀的覆盖在养料上面,即可等待发菌。

5、采收。采收关系到菌子的产量和质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水分管理和温度管理。我们要保持养料的湿度,在出菌初期湿度一般是在百分之七十左右,后期慢慢的恢复到百分之八十到九十左右即可,在浇水的时候,我们要遵循少量勤浇的原则。出菌房在发菌期间的温度最好是保持在十度到十八度左右,在出菌期将温度调高到二十到二十八度左右,这样可以加快出菌的速度。等到菌子长到一定大小的时候,就可以进行采收了。

野生菌种怎么培育出来的?

蘑菇菌种的培养方法:

1、地沟覆土法:

选地势平坦的场地,挖深30厘米、宽1米、长不限的畦床,床底略呈龟背状,床与床之间相隔80厘米以上,并留好排水沟。畦床先用1000倍敌敌畏喷洒杀虫,用5%石灰水消毒杀菌。

将发好菌的菌袋塑料膜包去,把菌棒横卧于床内,菌棒间相隔2~3厘米,排满畦床。把事先消毒过的覆土材料覆于菌棒上,浇一遍透水。

这时泥土必然会沉入菌棒之间,再次用土添铺,再浇水,一直到菌棒之间全都是稀泥为止。再在菌棒上铺一层4~5厘米厚的覆土,用水均匀的浇灌,直到覆土层全部吃透水,覆土工作结束。如果是在室外修建的畦床,要架设小拱棚,覆盖塑料膜或草莲等遮阴物。一般7~10天就可出菇了。

2、双排菌墙法:

把长好的菌棒塑料膜脱去,平摆成相距30厘米左右的双排菌墙,每层菌棒之间覆一层3厘米厚的土,每层菌棒都向内缩进,形成上窄下宽的塔形。中间的空隙用土填满。7~10天左右出菇后,从堆顶部浇水,使其自然补水。

扩展资料:

吃野生菌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采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子。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

2、采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没毒的菌子也变成有毒的了。加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像食用牛肝菌,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煮熟一下,把毒性减低,以减少中毒发生的可能性。

3、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曾吃过的,没发生任何危险的菌子,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再吃。

4、吃菌时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

5、吃完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万一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处理。

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经过这些处理后,还要尽快转送医院诊治。

菌种的培养方法和技巧?

1

/6

首先,容器及工具的消毒,一般选择透明或白色易密封的容器,大规模培养可用50 升的透明或白色清洁广1塑料桶,或农用薄膜袋等。容器及工具的消毒详见单胞藻培养容器及工具的消毒方法。

2

/6

然后,培养用水,大量培养可选用含菌量较低的清洁淡水、海水或加粗食盐的谈水。从经济、实用的角度考虑,淡水水源以地下水为最佳水源,其次为自来水,自来水含氯量较高的,应敞1放置两三天或调整酸碱度值后使用。

3

/6

然后,若是淡水分离的菌种加0.1%~0.2%粗食盐,海水分离的菌种加1%~3%粗食盐。大量培养的淡水和海水的消毒均可采用含氯消毒剂处理,详见单胞藻中水的消毒方法。

4

/6

然后,则大就到量戏性用以量样是地实根据菌种的营养要求,选用合适的配方,将称量好的营养盐放人容器中,搅拌均匀。

5

/6

然后,调整酸碱度每种菌种都有适宜的酸碱度值,培养的菌种一般最佳范围为7.0~8.5 (适应范围6~10)。通常用1mol/L的氢氧化钠或冰醋酸来调节培养液的酸碱度。

6

/6

最后,培养液消毒后,一定要测定酸碱度的变化。进行接种,在菌种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大比例接种

蘑菇菌种是怎么培养的?

可以用无霉变的碎玉米、干牛粪、尿素等配制成蘑菇菌种的培养基质。

?进行播种:将蘑菇菌种接种在基质上,并用塑料布包裹住培养基,注意培养基的中间要比边缘厚。

?出菇管理:当菌丝长至距离表层一厘米时,及时喷水保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