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马最多的地方

农资资讯041

东北哪里养马多?

黑龙江马产于黑龙江省北部黑龙江流域,以松嫩平原为主要产黑龙江马体质结实,较干燥,有悍威,性情温驯,结构匀称。头大小适中,呈直头。颈长中等,颈肩结合良好。鬐甲明显。胸宽深,肋拱圆,背腰宽直,腰尻结合良好,尻较宽而稍斜,呈圆尻。

中国养马最多的地方,第1张

肩较长,倾斜良好,股胫丰满,关节轮廓明显,稍呈曲飞,蹄质坚实。

毛色主要为栗毛,占56.6%,骝毛占29.7%,其他毛色较少。

贵州哪里的马最多?

六盘水。

贵州马是我国西南马的一个地方品种,属于西南型驮、挽、乘兼用。贵州省农业厅曾经多次组织人员对全省的马品种进行调查。经调查确认,在贵州西部的毕节、六盘水、黔西南等地所产的马,均属西南山地型,是国内主要的马品种,定名为贵州马。

古代中国产马地在哪里?并州有么?是什么品种的马?

中国古代马匹的产区分为几大部分,并非特指某地。而各地马匹各有优势,或擅长途或擅耐力,不一而论。

西北产马区

这一地区包括古代西域,草原丰美,各族人民历来以畜牧为生,盛产良马。2000多年来即为中国主要的良马资源地。陕西、甘肃地区养马也有悠久历史。公元前约900年,非子在汧、渭之野为周孝王养马有功受封,成为秦国的始祖,秦马也因此有名。以后汉、唐时的大型国营养马场,即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唐代安史之乱后,陇右陷于吐蕃,畜牧仍然发达。宋、明两代行茶马制度,每年从西北地区向内地输入马匹数以万计,其中也包括了唐马遗种。明代在陕、甘二省屯垦繁殖军马,又建养马场,直至河西走廊远处。清乾隆年间,设马场于西宁至嘉峪关外,伊犁、巴里坤两地马场规模尤大,还牧养由内蒙古和玉门运去的种马。

塞北产马区

长城以北广大的草原是蒙古马种的古老产地。战国以后匈奴、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在此相继兴起,拥有庞大马群。通过民族间的贸易、战争和迁移,这一地区的大量马匹自周、秦以来不断传入中原。如唐代在北边设马市,贡马有的甚至来自贝加尔湖一带。明、清宣化、大同等边塞重镇每年向塞外市马定额达3.4万匹,并听任民间在边塞自由贩马。从辽、金、元到清代,察哈尔草原都是主要养马地。元代统治期间牧马地从西伯利亚东南部,经察哈尔至黄河下游,共划分为12个大牧区。清代在察哈尔全境组织蒙族发展养马,全国军马大多取给于此。

西南产马区

西南包括西藏地区养马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汉代巴蜀商贾已在这里进行马匹和其他畜产贸易。东汉曾在四川、云南设置马苑。到宋代,西南马匹资源更受到重视。北宋到明末的茶马贸易,蜀马和以大理马为代表的滇、黔马是主要对象。西南马适于山区生态环境,不乏名贵良马,但作军用多不及北方马。据《桂海虞衡志?兽志》记载,南方所产“果下马”,高不逾三尺,以广东德庆所产最佳。

关东产马区

东北地区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产马地。春秋、战国时的东胡及继起的鲜卑、乌桓,都是骑猎部族。鲜卑东面嫩江、松花江流域的扶余人以营农为主,也产名马。契丹、女真族先后建立辽、金后,曾设有宏大的群牧组织。辽国养马达百余万匹,金世宗时仅7处群牧所养马达47万匹。明永乐年间设马市于辽东等地,收购来自松花江至黑龙江一带的马,并设立辽东苑马寺主持养马。清代早期也在东北设立马场,但养马业显著衰退。后因大量移民关外垦殖,迫切需要畜力,养马业又有发展,东北三省成为近百年来全国马数最多的地区。

中原产马区

中原自古车骑驰逐,养马颇盛。春秋、战国时期养马成风,后曾一度衰落。草原民族南迁,又使中原畜牧复盛。但因引入大量蒙古马种,使原有马种逐渐消失。山西雁门关为塞北马种入口地,唐代在河东(今山西)设有牧监,马产甚蕃。北宋牧监主要分布中原地区,全盛时多达14处。但有些牧监已和种植业发生矛盾,经营又欠善,以致有衰落趋势;但从辽、金、元各代在侵入这一地区后长期征掠马匹数量之多看来,民间养马仍很可观。北宋王安石的保马法,明代的官马民牧,主要都在这里推行。直到清代禁止民间养马,加之人口日繁、牧地不足,中原养马业才一蹶不振。

东南产马区

中国素有“南船北马”之说,东南地区养马业不发达,但也并非绝对不宜养马。如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因战车需要,马匹一度发展很快。自唐至宋代,都曾在南方浙江、福建、江西、湖北等地建立养马场。明初在江淮之间和苏南地区兴办牧监达14处,在中国南方历史上是空前的

为什么蒙古族养这么多马?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他们牧马放羊,逐水草而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游牧文化。

畜牧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他们养殖五畜(马、牛、绵羊、山羊、骆驼),尤其对马的喜爱,已经融入了血液中。蒙古族是世界上养马最多的民族,蒙古人的生产、生活、交通运输、行军打仗都离不开马,被誉为“马背民族”。

古代宫廷车马在什么地方存放?

古代宫廷车马在太仆寺存放。太仆寺,中国古代朝廷的中央机构之一,秦、汉九卿中有太仆,为掌车马之官。明掌牧马之政令,属兵部,并于滁州设立南京太仆寺。清代因之,皇帝出巡,扈从车马杂物皆为总管。其中,置卿、少卿、员外郎等官职。1910年代,清朝灭亡后,该机构废除。按照周礼, 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夏官以大司马为长官,掌军事,所属有小司马、军司马、军将、师帅、旅帅以及虎贲氏、旅贲氏、方相氏、太仆、职方氏等。而太仆寺,顾名思义,就是太仆所在的部门,也就是全国掌握马政的最高机关。用现代的话说,类似布琼尼元帅曾经担任过的一个职务“苏联农业部副部长,主管养马业”。太仆寺最高长官为太仆寺卿(从三品),属官有太仆寺少卿2人(正四品)、太仆寺丞四人(从六品上)、太仆寺员外郎(从五品)、太仆寺主事(正六品)、太仆寺主簿(正七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