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羊能治什么病

农资资讯041
地羊是一种脊索动物门、真兽亚纲动物。地羊,又名鼢鼠、塞隆。是现今代替虎骨制药的珍奇食草动物。头大而扁,耳壳不发达,眼极小,背毛银灰色而略带淡赭色。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的西部、河北的北部、内蒙古、西北山地,青藏高原及川西等地。

鼢鼠,又名地羊,塞隆,体形像普通老鼠,头大而扁,视觉极不发达;背毛银灰色而略带淡赭色;体型粗壮,体长15~27厘米;吻钝,门齿粗大;四肢短粗有力,前足爪特别发达 ,大于相应的指长,尤以第三趾最长,是挖掘洞道的有力工具;眼小,几乎隐于毛内,视觉差,有瞎鼠之称;耳壳仅绕耳孔很小皮褶;尾短,略长于后足,被稀疏毛或裸露;毛色从灰色、灰褐色到红色。共1属6种,分布于中国中部、北部以及西伯利亚和蒙古国等。

地羊能治什么病,第1张

尾短,眼睛很小,视力差,外耳退化,仅是小的皮褶。鼢鼠主要分布于中国,也见于蒙古和西伯利亚,栖息于森林边远、草原和农田,白天居住在地洞中,晚上偶尔会到地面活动,以植物的根、茎、种子为食,在洞穴中储存大量食物。鼢鼠挖洞速度极快,洞穴系统复杂,分支多,平时地面没有明显出口,但附近有不规则的土堆。鼢鼠挖洞活动受气候影响显著。

鼢鼠能人工养殖吗?

鼢鼠能人工养殖!

鼢鼠是啮齿目仓鼠科鼢鼠亚科的通称,别称地羊、塞隆等,骨可代替虎骨入药,亦可全体入药,尤其肝、胆入药价值更高,皮是珍贵的动物毛皮具有脱水性强的特点,可与水獭皮媲美,肉昧道鲜美,因此人工养殖鼢鼠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鼢鼠的养殖技术吧!

鼢鼠的生活习性

鼢鼠栖息在土壤潮湿、疏松的洞中,雌、雄单独生活,但繁殖期时在一起生活,喜黑暗、怕阳光,视力差,听觉灵敏,喜安静,怕惊吓。食物主要是土豆及草根,一般挖洞采食。抗病力较强,不冬眠。

鼢鼠的生长繁殖

鼢鼠一般3~9月繁殖,年产2胎,每胎产仔1~8个。在野生状态下每年4~6月发情配种,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每年3~10月繁殖,年产2~3胎,每胎4~6只,多者可达8只以上。一般幼鼠生长2个月性成熟,母鼠发情表现为阴部里有粘液,并发出“吱”的叫声,此时正是配种的良好时机。妊娠期为30日龄,产仔多在夜间,幼仔在10天内以哺乳为主,以后可饲喂土豆、草根等。20天以后幼仔即能独立生活。

鼢鼠的捕捉技术

1、时间关:鼢鼠活动时间为春季从春分到小满,秋季从秋分到寒露,一般每天上午8~12点活动最频繁,有时下午3~4点也活动,其它时间活动少。

2、高峰关:鼢鼠活动高峰期为下雨天、刮风天、阴天或天气要变坏的前夕。

3、雌雄关:鼢鼠要分清雌、雄,达到有目的捕捉。凡地面土堆形成直线者为雄,曲线者为雌。

鼢鼠的饲养方法

1、封闭法:用砖砌成长、宽、高1×1×1.2米的池子,池内放土厚度一般以50厘米为宜,以备鼢鼠掘洞。在池内一角放一些稻草或麦草,以备鼢鼠垫草蓄窝,另一角摆放食物和水器。每池养1对,但千万注意盖口要封严,砖不可有缝,以防鼢鼠逃走。

2、笼养法:一笼一鼠,做60*40*30厘米的铁丝笼,笼眼要小,不可超过2过厘米,以防漏掉哺乳仔鼠。笼中放入1千克左右的柔软干草,供鼢鼠休息,笼内放宙物和水器。平时用黑布盖严遮光,以保持鼢鼠药理性能不变。

鼢鼠的饲养管理

1、饲料:鼢鼠是典型的草食性动物,鼢鼠的饲料以草类为主,约占日粮的50%。在其日粮配料中菜类占20%,如白菜、胡萝卜等,精料占30%,主要有玉米、麸皮、土豆、红薯等,添加食盐1~2克。

2、饲喂:鼢鼠饲喂应做到“三定”。定时,每日喂3次,从早晨7点开始。定量,从不同日龄出发,一般成年鼢鼠每天喂200~250克。定水,供足清水,让鼢鼠自由饮用。

3、防病:鼢鼠饲养时要做到有病早治,防止疫病发生,一旦发现鼢鼠有感冒、肺炎、肠胃炎及寄生虫病等要及时治疗。

4、出栏:出售种鼢鼠以30日龄为宜,商品鼢鼠以市场为导向,一般成鼠达400~500克时即可出售

为什么雷州狗肉出名?

白切狗是粤西最受欢迎的美食,到湛江不尝尝白切狗,那就是枉走一遭了!

狗肉又叫“香肉”或“地羊”,民间有“天上的飞禽,香不过鹌鹑;地上的走兽,香不过狗肉”之说。民间还有“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的谚语。狗肉闻起来气味醇厚,芳香四溢。

白切狗

白切狗是广东湛江地区一道食物,当地人爱吃狗肉,而其吃法却很特别,喜欢白切。把狗宰杀后煮熟,放在砧板上斫碎来吃,乡里人称“白斩狗”,亦称白切狗,而且湛江人对白切狗而言,已是不拘时节,一年四季皆食。

为什么敬狗又食狗?到过雷州的人可能会百思不得其解。

当地人上千年来一边敬拜狗,却大啖狗肉。

一方面敬狗,雷州半岛农村,几乎村村都是石狗,有的一村一条,有的一村多至一二十条,置于村口,树下、巷口、祠堂、门前、天井,更有的置于居民窗户顶部飘板之上的,随处可见。雷州人认为石狗能镇魔驱妖、祛邪消灾,能司风雨、赐财福、添丁寿、主功名、主正义等等。因此,雷州人有给小孩取名"昵狗"、"狗仔"、"狗生"、"狗保",并让其戴"狗仔帽"、穿"狗弄衫"(类似马甲)的习俗。雷州半岛村民,逢年过节,初一、十五或遇有红白喜事时加以拜奉。

而另一方面吃狗,有个说法是狗血污秽,鬼怪染上狗血,永世不得翻身,所以敬而远之,石狗也因而有驱邪作用。至于实际上的狗,百姓却不奉为神灵,而是杀而咦之,毫无禁忌,雷州半岛还因而出现了一种特别的菜式——“白切狗”。如今雷州市最流行的菜式便是狗肉的各种吃法。在冬天,狗肉火锅更风靡大街小巷,街头大大小小的食肆几乎无一例外地经营狗肉生意。

为何在这个地方,敬狗和吃狗两种背道而驰的现象同时发生?

石狗崇拜淡出

雷州石狗是雷州人民时代繁衍生息中遗留下的宝贵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创作。很可惜,在文革期间,石狗被视为“四旧”而遭劫,许多石狗被砸毁,弃之深山荒野,有的湮没泥沙、河渠,难觅其踪。在岁月的流逝中,在村庄的变迁中,很多的石狗都已被遗弃在荒野上,昔日的图腾,只能在荒野上悲哀。而当这些守护的图腾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的时候,真实的狗便上了人们的餐桌,狗成为了这些部落人们的美食,享誉全国。

食狗习俗引进

雷州人的祖先原属于黎族,唐宋以后,又有瑶族、苗族和壮族等少数民族迁入。他们大多来自福建,途经粤东而至雷州定居。雷州幸存的大量石狗与迁居的少数民族图腾崇拜有关,比如瑶族历来就有敬重狗的风俗。后来随着大量汉族人口的迁入和佛教的传播,打破了石狗一神独尊的局面,在不以狗为神的人群中,引入了吃狗的习俗。由于民族交融和观念的冲突,雷州出现了尊狗和吃狗相悖的两种独特民风。

一方面崇拜狗,在乡野、村头巷口、门前塘边,到处都有石狗蹲立。石狗被作为保护神,辟邪避灾,受香拜祭,从而形成了雷州石狗文化。

另一方面喜欢吃狗肉,雷州以白切狗最为出名,狗肉的各种吃法也形成了一种饮食文化,从城区到乡镇,以致街头巷尾,经营狗肉的档口比比皆是。

狗肉美食遍地吃:雷州白切狗、灵川狗肉煲、柳州黄焖狗、玉林干锅狗、隆林脆皮狗,宾阳白切狗,贵州花江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