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大棚降温方法

农资资讯028

平菇培养菌丝温度过高怎么处理.翻堆了过一会温度还是35度以上.也通风了?

你说的不是很具体,比如是在何地?出故阶段?是否已经烧堆?等,姑且给点建议吧,也许能帮上。1,平菇菌丝在20℃~30℃条件下生长健壮,抗杂能力强,即使偶尔有杂菌污染,平菇菌丝也能将吃掉,当菌袋料温高于35℃时,平菇菌丝便停止生长。一旦发现料温超过33度,就应及时倒堆。2,如果已经出菇了,如持续高温在30℃以上,严防菌盖枯萎,造成小菇大批死亡。这时候需要湿度在80以上,并且加强通风。3。如果是畦栽,而且已经烧菌,应立即揭去覆盖物,同时喷洒2%的石灰水,喷洒量以把烧茵处全部湿透为宜。当自然干至湿度为65%左右时,立即采用穴播补上同品种的新鲜菌种,并盖新鲜培养料,保湿发菌。 对了,如果你在南方,是气温过高引起的,可用井水喷洒菇室降温,并加强通风换气。喷水时,要将水喷在地面及四周墙壁上,不可直接喷到幼菇的子实体上。同时要注意盆水量,现蕾后每天应喷水4~5次,喷水时做到少、匀、细,使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

食用菌灭菌方法?

1、干热灭菌。

食用菌栽培由于一般玻璃用具,培养皿、吸管等将灭菌材料。用报纸包好后,放入烘箱中。使温度逐渐升至150―160℃保持2小时后,关闭电源。使缓慢冷却。(降温太快时玻璃易碎)即灭菌完毕。

食用菌大棚降温方法,第1张

2、湿热灭菌。

①、常压法 常压灭菌是用蒸汽锅(或普通锅)蒸的方法。温度达到100℃起一般需要4―6小时,温度不超过100℃时,根据灭菌量的多少,一般保持在8―24小时。即可达到无菌效果。在没在高压灭菌设备或在高温灭菌易破坏的培养基情况下多采用此法。另常压灭菌还有间歇灭菌法。 此法比较麻烦,通常必须进行三次。每次一小时,因为第一次蒸后,其中营养细胞被杀死,而其芽胞还保持着活力,所以蒸后,将培养基放入温箱中24小时,待其芽胞萌发后,再蒸第二样再经24小时,蒸第三次,这样才能灭菌彻底。

②、高压法 此法乃是利用高压蒸汽杀菌锅进行灭菌,当用蒸汽灭菌时,如锅内增加压力,则温度亦随之增高,例如压力0.56公斤/厘米2=0.55帕斯卡。温度为112.6℃;如压力1公斤/厘米2=0.98帕斯卡。温度可达120―121℃。通常理想灭菌干120℃,20分钟能达到目地。115℃、30分钟也就可以了。使用高压杀菌锅时要分别注意两点。

1、增压前必须把锅内冷空气排尽,否则压力虽然升高,而其温度达不到要求。

2、灭菌完毕后,应使锅内压力徐徐下降,不然,容皿中液体会喷出。棉塞也易脱落,致使前功尽弃,在无烘箱时,其它器皿也可用温热灭菌,灭菌前应该用纸包好。

3、火焰灭菌。

对于接种针或其它金属用具的灭菌,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至红热,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或三角瓶口,也采取通过火焰而达到灭菌的目地。

4、药物灭菌。

①、70%酒精,用于冷却烧红后的接种针,操作前手或用具的表面杀菌,载玻片,盖玻片的浸泡等。 ②、新洁尔灭、 市售一般为5%溶液,用时稀释至万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用于工作环境和器皿表面的灭菌。

③、 0.1%升汞液:用于材料表面的杀菌,用具或废弃的培养物实验后的处理。

④、福尔马林(40%由醛溶液):用于空间的熏蒸灭菌,加热或加高锰酸钾使放尽甲醛气体,注意将空间密闭并维持24小时

5、紫外线灭菌,用于接种室等的空气灭菌。

平菇该出菇时气温高了怎么让其出菇?

一般平菇按色泽可划分为深色种(黑色种),浅色种,乳白色种白色种四大品种类型,品种繁多有中广温种,中低温种等,由于品种的不同,所以适宜的出菇温度范围也不同。广温种(最佳出菇温度:20一25℃),中(最佳出菇:15一20℃),低(最佳出菇:12一15℃)。如①深色种(黑色种)。这类的品种多是“低温种和广温种”。属于糙皮侧耳和美味侧耳。而且色泽的深浅程度随温度的变化而有变,一般温度越低色泽越深,温度越高色泽越浅,光照不足色泽也会变浅。②浅色种(浅灰色),这类色泽的品种多是“中低温种”,最适宜的出菇温度略高于深色种,多属于美味侧耳种,色泽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浅,随光线的增强而加深。③乳白色种,这类色泽的品种多为“中广温品种”,属于佛罗里达侧耳种。第一:在平菇栽培中,种植平菇的菇场选择也很重要,所以我在选择菇场的时候,要选择保温保湿性非常好的地方作为菇场。我们还要注意菇场的通风性要好,要经常保持菇场中的空气流畅,这样可以大量的减少很多细菌的产生。避免影响平菇的生长发肓。第二:我们在配料工作上一定要注意配料的卫生,要保持配料干净无污染,同时配料要搅拌均匀,而且还要等到配料充分发酵之后才可以进行装料,要注意装料的时候不能直接就装满,需要先装一些配料,然后在装一些种子这样方法进行装料,最后在装完料之后,进行高温或者高压消毒杀菌,这样才能保证配料干净无污染。第三:平菇管理:菌丝生长期间,若棚内或室内光线较暗,透气性较好,温度保持在23~25℃,空气相对温度保持在60%~70%,高温型和中温型平菇一般经20~25天,菌丝可长满整个菌袋,菌丝长满袋后过一段时间,袋内出现大量黄褐色水珠,这是出菇的前兆,或当部分菌袋出现子实体原基时,这时即可适时转入出菇期管理。出菇管理的原则:科学管理,缩短时间,保持绿色,适时(尽早)采收。第四:加強湿度调节,水分管理分作两块,即基料含水率和出菇环境的相对空气湿度,前者属基础性水分,后者才是管理的重点,根据出菇季节调配基料之后,在栽培生产上,水分是第二物质要素,在出菇阶段,则应处于第一重要的地位。一般情况下,在配料时即已基本确定了基料的含水率。第五:相对空气湿度的调控幅度,一般要求在10%左右,比如出菇期间要求保持菇棚内的湿度在85%~95%,但是,实际生产中,单纯依靠人工控制是很难达到该要求的,即便是依靠湿度表设立专人管理,也不易达到,因为湿度的增加,多是通过喷雾来实现的。刚喷完水的时候,空气湿度可达到100%,在平菇子实体生长时,必然从空气间吸收部分水分,而菇棚的通风以及菌袋内热量的散发又使湿度有所下降。因此,应综合考虑,综合调控,不能顾此失彼,实际生产中一般要求将地面浇湿,墙体多喷水,结合空间喷雾,使湿度保持在80%以即可。第六:温度管理,平菇属变温结实菇,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差大能够促进子实体分化,低温型平菇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必须在15℃~20℃温度下才能正带进行。温度过低,虽能出菇,但多产生畸形菇,湿度过高,则不能出菇。利用早晚气温低的规律加强通风换气,以加大昼夜温差至5℃~10℃,刺激其出菇。低温季节,白天注意增温保湿,夜间加强通风降温,气温高于20℃时,可釆用加强通风和进行喷水降温的方法,以拉大温差,刺激出菇。第七:加强通风换气,要保持出菇场地空气新鲜,原则是保持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在0'05%以下,低温季节,在中午喷水后要进行通风换气,每次30分钟,高温季节通风换气多在早,晚进行,每次20~30分钟,也可常留通风口,但需要用草帘等遮盖风口,使之微透气,阴雨天可全天通风,使通气,增湿两全其美。通风换气要与保湿同时考虑,如与保湿发生矛盾,必须以保湿为主。但湿度大时一定要注意通风换气,切忌高温不透气。第八:增强光照,平菇菌丝体生长一般不需要光照,但形成子实体时,却需要足够的散射光,散射光可诱导子实体原基分化,有利于子实体正常发育,促其早熟多出菇。在黑暗的条件下子实体原基很难形成,在光照不足时,子实体原基数量减少,畸形菇增多。因此,棚内或室内必须要有有一定的散射光。但不能有直射光,以免把菇体晒死,一般以保持棚内有“三分阳七分阴″的光照强度为宜。第九:出菇管理中注意事项,出菇棚内,应按菌丝的成熟度分畦堆放,使出菇整齐,有利于同步管理,菌袋进入出菇管理时,先解开两头扎口,不要急于把袋口完全张开,以防料表面失水干燥,影响出菇。平菇在出两茬菇后,培养料内营养已不足,为促使多出菇,可结合喷水补充营养,一般喷施0'1%的尿素溶液,或0'3%的糖水即可。食用菌追肥一般是添加营养液,营养液的添加通常有3种方法:喷施,浸泡和灌穴。喷施时以子实体大量出现时为宜,应注意喷头不要正对着子实体,浸泡法主要用于袋栽的食用菌,在采收完1~2茬菇后,若栽培袋呈严重缺水状态,可将其放在配好的营养液中浸泡,直到其恢复或接近原重量时为止。灌穴法主要在菌床上使用,当菌床出菇较多,水分及养分消耗过大时可采用此法,具体方法是,将菌床按10厘米的穴距打眼,向菌床上漫灌配制好的营养液,添加完营养液后覆土。第十:覆土出菇,袋栽平菇一般出两潮菇后,经过补水管理还能继续出菇,但出菇少,菇体小且不整齐,经济效益低,采取覆土出菇,则有利于增产。覆土的方法是,在菇棚内开沟整畦,挖宽1米,深20~30厘米,长度不限的沟畦,畦与畦之间留50厘米人行道,将出过两潮菇的菇筒两头料面清理干净,脱去塑料袋,截成两段,竖直排放在沟眭内,然后用肥沃菜园土填充菌筒间的缝隙,并盖于菌筒表面0'5~1厘米厚,覆土后,在沟畦內灌大水一次,以浸透菌筒为宜,在出菇适温条件下,约7天左右菌床上就有菇蕾出现,按出菇要求进行管理,可继续采菇4~5潮。在适宜的条件下,平菇从原基长成实体需7~10天的时间,当菌盖颜色由深变浅,下凹部有白色草状物,菌盖边缘开始上卷,孢子尚未大量散发时,即达七八成熟,为采收适期,此时菇体较重,采菇后应清除菌块上的菇脚和老菌丝,保持料面湿润,并继续按菌丝培养期的要求进行管理,一周左右可出现二茬菇蕾,只要管理得当,一次栽培可釆收4~6茬菇,生物率1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