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的特点

农资资讯029

猪丹毒的症状?

猪丹毒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发生在3~12月龄架子猪,人也可感染,称为类丹毒。病猪、临床康复猪及健康带菌猪都是传染源。猪经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而感染,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夏、秋季节较多发,冬、春季节只有散发。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

猪丹毒的特点,第1张

猪丹毒和圆环的区别?

猪丹毒和圆环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猪丹毒,也被称为猪链球菌性败血症,是一种由猪链球菌引起的传染病。猪丹毒主要通过猪之间的直接接触或者通过污染的环境传播。它会导致猪的免疫系统受损,引发全身性感染,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猪丹毒在猪群中传播迅速,对猪养殖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圆环,也被称为猪圆环虫病,是一种由猪圆环虫引起的寄生虫病。猪圆环虫是一种寄生在猪的肠道中的寄生虫,通过食物或水源中的虫卵进入猪体内。感染圆环虫后,猪会出现消化系统问题,如腹泻、腹痛等症状。圆环病在猪养殖业中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会影响猪的生长和繁殖能力。

猪丹毒如何防治?

本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表现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皮肤疹块、慢性心内膜炎和化脓性关节炎。不同年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但3个月以上的架子猪发病率最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炎热多雨季多发,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潜伏期长短与病菌毒力强弱和猪的抵抗力有关,一般为3~5天,最长7天,最短只有24小时。猪丹毒在临床上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型。常见的是急性与亚急性,慢性的少见。最典型的症状是体温升高达41~42℃,猪喜卧,寒战,绝食,腹泻,呕吐,继而在胸、腹、四肢内侧和耳部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或黑紫色疹块,指压可暂时退色,疹块部位稍凸起,发红,界限明显很像烙印,俗称“打火印”。有的病例,疹块中央发生坏死,久而变成皮革样痂皮。根据病型不同病理变化有所不同,急性型以败血症为特征,胃、小肠黏膜肿胀、充血、出血,全身淋巴结充血、肿胀、出血。脾、肾脏肿大,心内膜有小出血点。亚急性主要病变为皮肤有死性疹块,疹块皮下组织充血,也有关节发炎、肿胀的。慢性病例主要是心脏二尖瓣处有溃疡性心膜炎,形成疣状团块,状如菜花。腕关节和跗关节呈现慢性关节炎,关节囊肿大,有浆液性渗出物。诊断时应注意与猪链球菌病、猪肺疫、猪瘟、猪副伤寒、弓浆虫病鉴别。[防治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定期消毒工作,增强机体抵抗力。定期用猪丹毒弱毒菌苗或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冻干疫苗免疫接种,仔猪在60~75日龄时皮下或肌肉注射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疫苗5毫升,3周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半年。以后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一次。用猪丹毒弱毒菌苗,每头猪注射1毫升,免疫期为9个月。也可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疫苗,大小猪一律1毫升,免疫期9个月。(2)治疗时,首选药物为青霉素,对败血型病猪最好首先用水剂青霉素,按每千克体重1万~1.5万单位静脉注射,每天2次。如青霉素无效时,可改用四环素或金霉素,按每千克体重1万~2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1~2次,连用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