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吃肉还是吃素

农资资讯028

中华鲟,吃肉,还是吃素.淡水的,还是海水的

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Gray)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鲟科,鲟属。

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鳞,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鲟是一亿五千万年前中生代留下的稀有古代鱼类,它介于软骨与硬骨之间,骨骼的骨化程度普遍地减退,中轴为未骨化的弹性脊索,无椎体,随颅的软骨壳大部分不骨化。尾鳍为歪尾型,偶鳍具宽阔基部,背鳍与臀鳍相对。腹鳍位于背鳍前方,鳍及尾鳍的基部具棘状鳞,肠内具螺旋瓣,肛门和泄殖孔位于腹鳍基部附近,输卵管的开口与卵巢远离。

中华鲟吃肉还是吃素,第1张

中华鲟个体较大,寿命较长,最长命者可达40龄。但其性成熟较晚。

据研究,在产卵群体中,雄鱼年龄一般为9至22龄,体重40至125公斤;雌鱼为16至29龄,体重172至300公斤。据文献记载最大体重达560公斤,是鱼类的庞然大物。因为它们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故又有“长江鱼王”之称。据观察,中华鲟年平均增长速度,雄鱼5至8公斤,雌鱼为8至13公斤。但从幼鱼长到大型成鱼需8至14年。

一般认为中华鲟是淡水鱼类,它们是典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

它们平时栖息在海中觅食成长,开始成熟的个体于7—8月间由海进入江河,在淡水栖息一年性腺逐渐发育,至翌年秋季,繁殖群体聚集于产卵场繁殖,产卵以后,雌性亲鱼很快即开始降河。产出的卵粘附于江底岩石或砾石上面,在水温17—18℃的条件下,受精卵约经5—6昼夜孵化。刚出膜的仔鱼带有巨大的卵黄囊,形似蝌蚪,顺水漂流,约12—14天以后开始摄食。再年春季,幼鲟渐次降河,5—8月份出现在长江口崇明岛一带,9月以后,体长已达30cm的幼鲟陆续离开长江口浅水滩涂,入海肥育生长。

中华鲟是底栖鱼类,食性非常狭窄,属肉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主要鱼类为食,甲壳类次之,软体动物较少。河口区的中华鲟幼鱼主食底栖鱼类蛇鲲属和蛹属及鳞虾和蚬类等,产卵期一般停食。

据研究记述,因中华鲟特别名贵,外国人也希望将它移居自己的江河内繁衍后代,但中华鲟总是恋着自己的故乡,即使有些被移居海外,也要千里寻根,洄游到故乡的江河里生儿育女。在洄游途中,它们表现了惊人的耐饥、耐劳、识途和辨别方向的能力,所以人们给它冠以闪光的“中华”二字

鲟鱼是肉食动物

鲟鱼是一种肉食性鱼类。

有一些品种的鲟鱼生活在海洋之中,主要食物是鱼类,也吃一些甲壳类和软体动物。

有一些品种生活在淡水之中,它们同样也是吃小鱼的。它们吃的是一些底栖鱼,另外还有磷虾以及蛹属的各种动物。

人工饲养鲟鱼时,可以主要喂小鱼。在鲟鱼开食之后,还可以给它们喂人工饲料。

湖里最大的鱼

1.湖里最大的鱼常见的是鳡鱼,主产长江流域湖泊中,凶猛掠食性鱼类,最大可达2米,体重67公斤。大的鳡鱼连鸭子都吃。

2.另外,亚马逊河地区还有巨骨舌鱼,可达200公斤;湄公河流域还有巨鲶,可达300公斤。都是肉食性鱼类。

3.除此,泰国、柬埔寨等地的巨暹罗鲤,重量也可达300公斤,不过吃素。

什么含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蛋白质含量最高的食物是鱼子酱(鱼子),尤其是鳟鱼和鲟鱼的鱼子。每100克鱼子中含有约30克蛋白质,是目前已知蛋白质含量最高的食物。鱼子酱的摄入应适量,因为它也含有高胆固醇和高盐分。以下是其他一些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

瘦肉:例如鸡胸肉、火鸡肉、牛肉等。

鱼类:例如鲑鱼、金枪鱼、鳕鱼等。

蛋类:例如鸡蛋、鸭蛋等。

奶制品:例如希腊酸奶、乳清蛋白粉等。

豆类和豆制品:例如黑豆、绿豆、豆腐等。

坚果和种子:例如杏仁、核桃、花生等。

素食蛋白质来源:例如大豆制品(豆腐、豆浆)、蔬菜(菜豆、绿叶蔬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