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如何肥水

农资资讯036

养鱼怎样肥水?

肥水:水中溶解N、P、C等营养物质和有机质丰富,浮游生物是营养丰富、易消化、个体大的种类。

1、肥水的生物量指标:浮游植物生物量20-120毫克/升,浮游动物生物量超过5毫克/升;

2、肥水的透明度指标:池塘为20-1000px;

养殖如何肥水,第1张

3、肥水的营养物指标:有效氮:1-2毫克/升,有效磷:0.1-0.5毫克/升,有效氮磷比5-12∶1;

4、肥水的颜色:棕绿、深棕、茶褐、褐青、褐色、嫩绿、亮绿、浓绿、豆绿、白清。

5、肥水的物种:浮游植物以硅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团藻目种类为优势种,另有裸藻门、绿球藻目、丝状蓝藻的种类;浮游动物有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种类。

养殖场水肥的配制方法?

1、发酵操作方法一:(固态发酵法发酵植物蛋白原料)

一包强微豆粕发酵剂(或一包强微靓水素) + 一包水产通用饲料发酵剂,用来发酵400公斤左右的植物蛋白原料(如豆粕、花生麸、菜粕,棉粕,油料饼粕等都可以)+ 红糖15公斤+ 碳酸钙10公斤 + 硫酸镁5公斤 + 氯化钾5公斤 + 水400公斤,搅拌均匀后,密封进行发酵夏天7~15天(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冬天15天以上,即可使用。

如果能再添加5公斤槟榔粉一起发酵,则可以显著提高槟榔粉驱虫药效,则可以同时作为一种预防鱼虾寄生虫的“水肥-培藻-培浮游动物-驱虫”四合一功效的生物菌肥。

如果手头没有碳酸钙、硫酸镁、氯化钾、(或硫酸镁钾肥也可以)等,也可以不添加这几样,但如果添加,则培育硅藻水是非常顺的;

发酵后的生物菌肥在肥水培藻和培育水生动物的用量:每亩用上述发酵的湿料4公斤即可,建议每15天用一次,或根据自己观察的情况进行补肥,阳光好的天气当天可见效看到水色转变,一般情况下则1~2天就有很好的效果。

养殖户的固态发酵容器(塑料桶)

2、发酵操作方法二:(固态发酵法发酵动物+植物蛋白原料)

也可发酵动物蛋白+植物蛋白,用来培育红虫,方法是:一包强微豆粕发酵剂(或一包强微靓水素) + 一包水产通用饲料发酵剂,用来发酵动物下脚料(如小杂鱼切碎的,死鱼切碎的,血粉,动物血液,动物屠宰下脚料如内脏下脚等)200公斤 + 加50公斤玉米粉或其他能量(如薯干粉,高粱粉,麦子粉,次粉)或红糖15公斤也可以 + 豆粕(或花生粕或棉籽粕或菜籽粕)100公斤 + 碳酸钙10公斤 + 硫酸镁5公斤 + 氯化钾5公斤 + 水适当(或不加水,因为动物下脚料中的水足够),以手捏成团,有水从手指间印出来为准,密封压实发酵,夏天至少15天,冬天20天以上。

如果手头没有碳酸钙、硫酸镁、氢化钾等,也可以不添加这几样,但如果添加,培育硅藻水是非常顺的;

发酵后的动物蛋白在肥水和培藻和培育红虫上的用量:每亩池塘用这个发酵动物下脚料湿料3~4公斤,建议每15天用一次,能迅速长红虫和培育茶色藻类或嫩绿色藻色,同时,可以适当解决铁锈酸水的影响,鱼虾健康活跃,效果好;

3、液态发酵操作方法:(液态发酵法发酵植物蛋白原料)

一包强微豆粕发酵剂(或强微靓水素) + 一包水产通用饲料发酵剂 + 200公斤大豆粉(或菜粕或菜饼粉,或棉粕棉籽饼粉,或豆粕粉) + 700~800公斤水+红糖25公斤,发酵时间比较长,夏天需要10天以上,所以,必须提早做好准备,如果一次用不完的,也可以密封保存三个月内用完,最终结果发酵的应该特别酸;也会有臭味,但这是正常的臭味。

这种发酵液的使用方法是:每亩泼洒5~15公斤左右,功能是用来肥水和培育水生浮游动物,其使用关键是通过养殖户自己观察,如果水色变浅变瘦,则使用,如果水色比较浓的就不使用,即这种肥水用的发酵乳酸菌液,是用来微调水色的,特别适合于土塘和高位池使用。

养殖调水的正确顺序?

调水分步走:

1、水体解毒

养殖用户大量使用消毒剂及杀虫药剂,在消毒、杀虫的同时,严重破坏水体环境。要想使水体尽可能的改好及延长好的水质,需要尽可能的稀释缓解杀虫剂等化学药剂,缓解对养殖对象的身体器官的毒害影响。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大部份养殖用户已逐步由过去,等养殖对象生病——滥用鱼药(受到鱼病高峰期爆发性死亡等突发性事件影响),转变为:预防为主导的新型养殖模式——水体环境修复。

2、净水

由于在历年的养殖过程中,饵料的大量投放的、养殖对象粪便如不解决水体底部的残留污染,为了最大限底的一次性调好水,尽可能的延长水体良好的时间段。使用微生态制剂产品将水体中、上部的悬浮有害物质尽最大限底的统一沉入池底进行有效的分解。水体保持干净的时间也会大大延长。当肉眼观看水体浑浊、不良时,水体中含有悬浮物、有害有机质、饵料残物、粪便等过多,要用用以芽孢杆菌为主导菌进行分解。芽孢杆菌耗氧量较大,因此需要在晴天使用。同时氧气不足只能降低氨氮,不能降亚硝酸盐。

芽孢杆菌镜检图

3、生物改底

对于底部有害有机物等残留物质,底部的饵料、粪便导致弧菌等有害菌大量爆发、氨氮亚硝酸盐超标等不良现象,出现天气变化如下雨、刮风等情况,上升到水体中、上部,对养殖环境将起到负面影响。对于水体明显发生发黑、池底老化状况的水体,使用速效改底片分解水底有害物质。再用生物底改,再辅以乳酸菌、放线菌为主导菌种进行改底。

4、肥水

水体底质调好了、水质调好了。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肥水,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肥水实际上水体中有益藻占据优势地位,即藻相“肥、活、嫩、爽”。

为了达到理想的养殖用“肥水”,在养殖初始阶段,一般往水中投入较多的有机肥和化肥、生物肥。化肥的效果比较速效,但肥效短;有机肥的肥效长,但肥效慢。现在,一般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的营养成分大多数都是有机大分子(蛋白、脂肪、糖类、难溶性有机酸等),不能直接被藻类吸收,必须经过水中的细菌分解为小分子的氨基酸、肽类最终矿化成无机盐(磷酸盐、硫酸盐、碳酸盐等)才能被植物吸收。为何要先调好水在肥水呢?如在没有调水之前,肥水时,必需先设法让水体中生态平衡,有益藻类等有益物质占优势时,这时肥水才能发挥出最佳效果。反则可能会发生肥水不明显及肥不起的结果。

对于调水,必需将水上、中部、底部改好后,再进行日常的定期调水,将会真正保持养殖对象的水体整体环境的时间最大限底的延长,及天气变化影响养殖对象应激能力的提高,最终减少养殖对象发病及爆发性鱼病的发生。同时,定期的测水,日常水质物理指标来如氨氮、PH值、溶解氧、硫化氢严格监管。当发现水的某项指标正向让养殖对象发病的可能性发展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才能保证水产养殖 稳产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