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植物的特征

农资资讯037

豆科植物特征:叶常绿或落叶,通常互生,稀对生,常为一回或二回羽状复叶,少数为掌状复叶或3小叶、单小叶,或单叶,罕可变为叶状柄,叶具叶柄或无。

豆科植物的特征,第1张

豆科小灌木植物有哪些?

马棘(学名: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 Matsum.)是豆科,木蓝属小灌木,高可达3米;多分枝。枝细长,羽状复叶;叶柄被平贴丁字毛,叶轴上面扁平;托叶小,狭三角形,叶片对生,椭圆形、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总状花序,花开后较复叶为长,花密集;总花梗短于叶柄;花萼钟状,萼齿不等长,花冠淡红色或紫红色,旗瓣倒阔卵形,翼瓣基部有耳状附属物,花药圆球形,子房有毛。荚果线状圆柱形,果梗下弯;种子椭圆形。5-8月开花,9-10月结果。

豆科牧草有哪些?

豆科牧草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钙,分别占干物质的18%~24%和0.90%~2%,其他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的含量也较高。

豆科牧草的另一特点是具有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素,增加牧草蛋白质含量和土壤中的含氮物质,所以豆科牧草在满足家畜蛋白质需要和提高土壤肥力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豆科牧草的主要缺点是叶子干燥时容易脱落,调制干草时养分容易损失。此外豆科牧草种子的硬实率较高,播种时要进行一定的处理。豆科牧草蛋白含量较高,可溶性糖含量较少,不易青贮。如与富含糖分的植物混合青贮或外加青贮剂,也可以生产出很好的青贮产品。豆科牧草主要有红三叶、白三叶、紫花苜蓿、箭舌豌豆、野豌豆、黄花羽扇豆、白花草木樨、黄花草木樨、红豆草、地三叶、百脉根、沙打旺、紫云英、柱花草及蝴蝶豆等。

大豆的种类特征?

大豆是属于豆科植物中最重要的作物之一,通常可以根据其形态特点进行分类。根据形态分类,大豆主要分为菜豆型、蚕豆型、棵豆型、日本豆型和黑皮豆型等五种。

1. 菜豆型:这种大豆的形态特点是种子较小,直径约为1-1.5厘米,表皮光滑,多用于制作豆腐等豆制品。

2. 蚕豆型:这种大豆的形态特点是种子较粗壮,表皮厚薄不等,一般用于饲料和工业用途。

3. 棵豆型:这种大豆的形态特点是种子较长,表皮光滑,豆荚短而厚,适合于加工成大豆蛋白等保健食品。

4. 日本豆型:这种大豆的形态特点是种子较小,表皮薄,豆荚中常包含3-5颗小豆,主要用于制作日式豆腐、味噌等食品。

5. 黑皮豆型:这种大豆的形态特点是表皮呈黑色或褐色,又称黑豆,主要用于制作黑豆汤等营养保健食品。

荚果有哪些特性?

花生的果实为荚果,果形因品种而异。果壳坚厚,成熟时不开裂,具有纵横网纹,前端突出部分称果嘴。每果通常二室以上,每室间有果腰,但无隔膜。同一品种的荚果,由于形成先后、着生部位不同等原因,其成熟度及果重变化很大。花生从子房开始膨大到荚果成熟,整个过程可分为荚果膨大阶段和充实阶段。前一阶段主要表现为荚果体积急剧增大。据观察早期形成的荚果在果针入土后10d左右即成鸡头状幼果;10~20d体积增大最快;入土20~30d内,荚果体积即达到最大限度,此时荚果含水量多,内含物主要为可溶性糖,油分很少,荚果网纹不明显,荚果光滑白色。后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荚果干重迅速增长,糖分减少,油分增加;约入土后50~70d干重增长接近停止。在此期间,果壳变厚变硬,网纹明显,种皮变薄,呈现品种特性。栽培种花生荚果形状、网纹深浅、果嘴等方面有较大差异,荚果外形可分为普通形、茧形、葫芦形、斧头形、蜂腰形、曲棍形、串珠形;荚果网纹可分为无网纹、浅网纹、中等网纹、深网纹和极深网纹;果嘴可分为无果嘴、浅果嘴、中等果嘴、深果嘴和极深果嘴。

我国近6000份花生种质资源的平均百果重为146.38g,其类型间平均值的差异为:中间型(173.81g)>普通型(161.25g)>龙生型(142.33g)>珍珠豆型(133.53g)>多粒型(124.04g))。

花生的荚果发育过程

栽培种花生荚果形状

1.普通形2.茧型3.葫芦形4.斧头形5.蜂腰形6.曲棍形7.串珠形。

花生荚果网纹